開學「詐肚痛」? 近1/4中小學生現「腸易激」症狀

分享: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whatsapp
分享在 email
分享在 telegram

腹痛、肚瀉或便秘是都市人最常出現的小毛病,原來除了飲食習慣和細菌/病毒感染之外,情緒都會影響排便情況?!
與情緒息息相關的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是功能性腸胃問題,又稱「大腸易激症」或「腸敏感」,是腸臟功能紊亂、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症狀之統稱,常見症狀包括無故腹痛、肚瀉或便秘,患者的大便次數會增加或減少,或大便會變得過硬或稀爛,通常會在排便後得到一定的紓緩。
全球約1-2成人士受「腸易激綜合症」困擾,本地研究發現中小學生出現相關症狀的比例更高達24%!由於壓力及情緒問題與此病關係密切,9月初正值學校開課,學童的發病率有機會上升。

腸易激可分為四種類型,病徵可能會隨時間而改變:

腸易激常見徵狀包括腹痛、腹脹、肚瀉、便秘、感到排便不清、大便過硬或呈水狀、或大便時有黏液排出等,按病徵分為4大類型:

  • 肚瀉型
    • 大部份時間的大便都呈糊狀,甚至水狀,卻絕少有大便過硬的情況
  • 便秘型
    • 大部份時間的大便過硬,或大便太乾,卻絕少有大便稀爛的情況
  • 混合型
    • 有時大便稀爛,亦有時會大便過硬。兩者可能交替出現
  • 無法分類型
    • 大便大致正常,甚少出現大便過硬或稀爛的情況

每4-5名18歲以下學童便有一人腸易激

  • 香港
    • 整體約有3.7-6.6%港人確診腸易激
    • 4 – 18歲小童及青少年腸易激比率逾兩成(20.7-22.6%)
    • 中一至中三學生有約兩成半(24.1%)有中等至嚴重程度腸易激症狀
  • 澳洲
    • 約六分之一(~16.7%)人有腸易激的症狀
  • 美國
    • 腸易激影響10-20%青少年及成年,女性比男性的人數更高達2倍

情緒及壓力影響腸道健康

  • 個人生活方式,如飲食習慣/ 壓力/ 睡眠失調等
  • 性格容易緊張或情緒波動影響
  • 曾患嚴重的急性腸胃炎
  • è 並非單一原因引致

本港有調查顯示,超過一成半受訪腸易激患者可能患上「經常焦慮症」,比一般人大 5.8倍;另超過兩成受訪「經常焦慮症」患者同時有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症狀。

~

延伸閱讀:補身不成反傷身 中醫教你3招小朋友進補宜忌

~

腸易激與腸胃炎、痔瘡、大腸癌症狀不同

腸易激與腸胃炎、痔瘡、大腸癌症狀不同
腸易激與腸胃炎、痔瘡、大腸癌症狀不同

腸易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/社交

  • 肚瀉型
    • 總要留意附近廁所位置
    • 緊張時可能要馬上排便,嚴重者甚至失禁
  • 便秘型
    • 難以排便(大便過乾)
    • 排便時肛門會疼痛甚至輕微出血
    • 影響外觀(腹部隆起)
  • 混合型或無法分類型
    • 排便模式經常改變而感不受控制
  • 經常承受腹痛或腹脹等不適
    • 可能影響睡眠質素
  • 相關併發症狀
    • 抑鬱症/ 營養不良/ 痔瘡惡化等
藥物治療僅能改善腸易激症狀。
藥物治療僅能改善腸易激症狀。

如何改善腸易激症狀

  • 美國腸胃學會於2020年最新指引
    • 不建議以益生菌舒緩相關症狀
    • 或經臨床診斷才會建議選用益生菌
  • 醫學界暫時仍沒有方法能根治此症
    • 只能緩和病徵,減少腹部不適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
  • 藥物治療
    • 腸胃抽搐藥
      • 減少腸藏的強力抽搐活動
    • 止瀉藥
      • 減慢腸藏蠕動,預防肚瀉
    • 通便藥
      • 促進腸藏蠕動,令大便更易排出
    • 抗生素
      • 對抗肚瀉型的腸易激症狀
    • 有效預防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的症狀
    • 對治療突發的症狀,效果便不太顯著
想改善腸易激症狀,建議奉行飲食控制與情緒管理。
想改善腸易激症狀,建議奉行飲食控制與情緒管理。

建議飲食控制與情緒管理

  • 飲食
    • 高刺激性
      • 油膩食物/ 含咖啡因飲品
    • 高發酵性
      • 腸道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(FODMAP)
    • 高濃度果糖
    • 多攝取膳食纖維
  • 情緒問題引致的腸易激患者適宜尋求專業輔導
大腸內窺鏡檢查對於診斷腸易激綜合症的意義。
大腸內窺鏡檢查對於診斷腸易激綜合症的意義。

現時醫學界暫時未有證據指腸易激會引致其他嚴重的腸胃疾病,因此患者只需做好情緒管理,適當處理壓力,並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,如有需要會依醫生指示用藥物控制病徵,便有機會改善病情,大大減輕病徵對生活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