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成冠心病患懼疫情 拖延入院死亡率倍增

3成冠心病患懼疫情 拖延入院死亡率倍增

分享: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whatsapp
分享在 email
分享在 telegram

疫情持續之下,不少人連街都不願出,更何況是醫院診所。本港有研究發現,疫情期間,即使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,情願忍受心臟病發的症狀都要拖延入院,錯過黃金治療時間,導致入院人數雖減,死亡率卻增約1倍。

什麼是冠心病?
3成冠心病患懼疫情 拖延入院死亡率倍增

急性和慢性的冠心病

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、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解釋,由於動脈内壁積聚冠心動脈倘若阻塞了五至六成,屬於慢性冠心病,會出現穩定性心絞痛,如於快步行等運動時出現症狀,休息一會可緩解;但急性冠心病的症狀較為嚴重,心絞痛之外還可能會頭暈眼花、噁心、出冷汗,而心絞痛亦可能在靜態下出現,如果休息半小時都未能紓緩,就可能是最嚴重的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,林醫生提醒:一旦急性冠心病發作,約五分一患者會心臟猝死;若未能及時治理,約15%會於1年內復發,有機會出現大範圍心肌死亡的後遺症,甚至心臟猝死,因此治療絕不能拖延。

(左起)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、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及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、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
(左起)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、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及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、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

忍耐症狀延遲入院

一項由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尾的本地研究,發現醫管局自一月中啟動「緊急應變措施」後,錯過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的冠心病患者由27.8%增加至33%,相反超過24小時的人數有所上升;院內死亡人數亦由5.9%倍增至12.5%,估計原因是患者嘗試忍耐症狀至不能忍受才入院,因此延長了心肌缺血時間,令死亡風險上升;至於不穩定性的心絞痛患者,血管一般已堵塞七成以上,其實亦應盡快通波仔手術,以減低急性病發的風險。

延伸閱讀:

【恐怖醫學】新冠肺炎康復者78%現心臟受損 37%急性腎衰竭

引入嶄新技術 減傷害血管

因應疫情,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在今年2月起以公院價錢為冠心病病人「通波仔」,至7月6日已處理133宗個案,當中有73%患者有2條或以上血管栓塞,已屬嚴重程度;亦有46%患者要放置3個或以上支架,最嚴重個案更用到7個支架。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、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,爲了提高治療成效,中心引入「生物適應支架」,支架上的鎖扣採用生物可吸收的塗層,置入血管後的6個月,會被身體完全吸收,並「解鎖」支架。傳統支架結構僵硬,植入後該部分血管會失去彈性;新技術則容許血管壁隨脈動擴張收縮,如果將來出現病變惡化,血管便可增大,增加血流量,希望可減低血管再栓塞的風險。若患者有血管鈣化,血管内堅硬的鈣化物亦會阻礙通波仔,中心近年亦引入「360心臓動脈粥樣硬化切除器」和「衝擊波通波仔」,分別用以「磨走」和「震碎」鈣化物,較傳統方法減少傷害血管内壁,減低手術併發症的風險,有助提高手術的安全性。

「 360 心臓動脈粥樣硬化切除器 」 ,以電動旋磨方式,磨走心血管内壁的鈣化物。
「 360 心臓動脈粥樣硬化切除器 」 ,以電動旋磨方式,磨走心血管内壁的鈣化物。
血管鈣化高風險人士
3成冠心病患懼疫情 拖延入院死亡率倍增

無論疫情如何,日子都總是要繼續過,尤其是對於急性或長期病患者,拖延治療是會危及性命的。近年「通波仔」技術不斷提升,有需要的患者應及早接受手術,切勿拖延,避免心臟病發。

https://www.chp.gov.hk/tc/healthtopics/content/25/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