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衰竭5年存活率低於癌症 介入治療提升生活質素

心臟衰竭5年存活率低於癌症 介入治療提升生活質素

分享: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whatsapp
分享在 email
分享在 telegram

一般人對癌症聞之色變,卻不知心臟衰竭的死亡率卻比部分癌症更高,而且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。心臟衰竭是指因心臟功能受損或減弱,以致心臟無法有效地泵血,向身體各器官供應氧氣和養分。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杰指出,幸好現時心臟衰竭的藥物及手術治療發展迅速,有助大大改善心臟功能、減少住院率和死亡率。

心臟衰竭有4個分級,及早治療不僅可大幅降低死亡率,患者甚至仍能保有足夠的心臟機能,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。
心臟衰竭有4個分級,及早治療不僅可大幅降低死亡率,患者甚至仍能保有足夠的心臟機能,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。
心臟衰竭趨年輕化

心臟衰竭的全球流行率介乎1-3%之間.  雖然大部分發病年齡在65 歲或以上,但近年研究顯示,心臟衰竭有年輕化趨勢,50歲以下患病人士漸見增長。陳杰醫生指,除了常見的氣喘、胸部不適、乾咳、腳腫、容易疲倦及體重突然急升(因身體積水引致)等症狀外,心臟衰竭患者更有機會出現不舉!但上述症狀往往容易被誤以為是其他身體問題,有機會令部份患者延誤治療。心臟衰竭的常見病因包括冠心病、高血壓、瓣膜性心臟病、心律失常、遺傳性心肌病及急性心肌炎等。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病徵,便應及早求醫,檢查心臟功能。

陳杰醫生提醒,心臟衰竭患者有機會出現不舉,切忌畏疾忌醫。
陳杰醫生提醒,心臟衰竭患者有機會出現不舉,切忌畏疾忌醫。
第四級患者趟平也喘氣

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把心臟衰竭分成四個等級,第一級是心臟功能雖然已經受損,但身體活動未受限制,第二級是指日常活動例如做家務或行一兩層樓時會出現病徵,而第三級是指即使簡單地動一動,例如沖涼或如廁便出現不適,當到達第四級時,患者基本上已無法自在地進行任何身體活動,即使靜止時也能感到明顯不適,3年內的死亡率更高達6成。英國的數據指心臟衰竭男女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55.8%及49.5%,較前列腺癌、膀胱癌和乳腺癌更低。

治療助改善症狀及入院率

心臟衰竭的藥物治療主要作用為改善病徵及心臟功能、減少心臟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。而手術則須要針對不同病因而進行根治性的介入治療。如心臟衰竭是由冠心病引起,可進行俗稱通波仔或搭橋手術以改善血流及心臟功能。 若衰竭由瓣膜性心臟病導致,則可通過微創或開腔手術進行心瓣更換或修補。

植入心臟儀器減猝死風險

較嚴重的患者隨時面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風險,陳杰醫生表示,會按照患者情況以微創手術植入不同的心臟儀器,例如心臟復律除顫器(ICD)用作偵測患者心律,當患者心律失常時可自動發放電流電擊心臟,令心律回復正常;而心臟再同步治療(CRT-D)則可令左右心室收縮更加協調,改善心臟泵血情況,同時亦具備復率除顫功能,配合藥物進一步改善心臟功能、減少住院率及因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機會。

限鹽限水控三高

由於揼血功能欠佳導致心臟衰竭患者容易出現身體積水情況,會加重心臟負荷和心臟衰竭的徵狀。陳杰醫生提醒患者日常須要嚴格限制鹽份(每日少於1500毫克鈉質)和水分(嚴重患者每日吸收水分不多於1.5公升)吸收量,同時亦需控制血壓、血糖和膽固醇,規律服藥,定期記錄病徵變化及依時覆診,才能有效控制病情。

延伸閱讀:【非常.心跳】3人行必有我師焉 草地滾球初體驗!黃曜東醫生 & 世錦亞軍夏日婷  滾球都關心臟事!

延伸閱讀:「中‧醫對決」Ben Sir挑戰醫生心臟常識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