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秋冬相對濕度一跌再跌,不單止天文台有紅色火災警告,皮膚都響起警號!手腳、背脊皮膚就開始乾燥龜裂、痕癢,面部掹掹緊,甚至甩皮「爆拆」,已經不停密密搽潤膚膏,都係周身痕,仲起晒粒粒,到底應該點保濕?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旭強指出,每到秋冬時,皮膚乾燥確實對不少人造成困擾,除了濕疹患者外,兒童及中老年人皮脂腺分泌較少,更要注意皮脂流失,避免皮膚乾燥龜裂,致敏原乘虛而入,增加皮膚過敏風險,加上痕癢抓至有傷口導致細菌入侵,就有機會患上蜂窩性組織炎,因此最重要是時刻保持皮膚濕潤。
要選「三無」潤膚產品
塗抹潤膚產品是保持皮膚濕潤最常用的方法,林醫生建議患者可根據個人接受程度和皮膚乾燥程度,選擇一些三無成份—即沒香料、沒酒精、沒防腐劑,含甘油、透明質酸、尿素等保濕成分的潤膚產品;在完成日常清潔護膚程序後順著毛囊生長方向塗上(避免堵塞毛孔),有助加強皮膚保濕效果,強化皮膚屏障。
~
延伸閱讀 : 輕視乾眼症 嚴重可致盲
~
保濕產品主要按其水分及油脂比例,大致分為水性類或油性類3大類
- 乳液(Lotion)
質地輕薄,水分較多,塗在皮膚上有比較清爽的感覺,如不喜歡油膩感會選擇乳液,比較適合夏天使用;
- 乳霜(Cream)
使用過程中呈現較油的質感,滋潤性比乳液好,更厚重一點,具有較好的封閉性,適合乾燥季節和中乾性皮膚使用;
- 油膏(Ointment)
如果皮膚乾燥的情況較嚴重,可以塗俗稱「豬油膏」的Emulsifying Ointment,保濕鎖水功能比乳液和乳霜好。缺點是含較少水分,質地較硬及油膩難以推開,有機會堵塞毛孔。
冬季護膚5大要訣
-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,可用手肘內側感受水溫,覺得不燙便可;因為水溫過熱或沖涼時間太長,會沖走皮膚的油脂,水分蒸發更快,有機會沖完涼周身痕;
- 即使好想享受熱水浴的暖笠笠感覺,洗澡時間亦不要太長,冲洗時間應在10 分鐘內;因為皮膚洗得太乾淨,反而會破壞皮膚自我保護的能力
- 切忌過度清潔,用太多的肥皂或沐浴露,一日沖涼2次或以上,都會帶走身體過多皮脂,出現乾燥及痕癢徵狀;
- 避免用毛巾大力磨擦,要趁身體微暖及尚未乾透就立即塗上潤膚膏;
- 多飲水,身體必須有足夠水分,皮膚才會水潤飽滿,最基本每天飲用6至8杯水。建議穿棉質衣物等,都有助減低對皮膚的刺激,造成敏感。
生活上的細節亦會影響皮膚,避免吸煙,多做運動、均衡飲食以及充足睡眠,雖然都是老生常談,實際上的確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,有助亮麗肌膚,絕對不能忽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