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頸泡」即甲狀腺變大、腫脹,原因有很多,有些人就算無甲狀腺結節,甲狀腺都會變大。

大頸泡等於患上甲狀腺結節? 10個港人就有4人「中招」

分享: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whatsapp
分享在 email
分享在 telegram

「大頸泡」即甲狀腺變大、腫脹,原因有很多,有些人就算無結節,甲狀腺都會變大。要找出腫脹真正原因如結節、多結節性(不只一粒,多發性)、甲亢或甲低(甲狀腺功能過高或過低)、甲狀腺發炎甚至是癌症所致,必須求醫檢測證實。很多人誤解,驗血甲狀腺功能正常,就以為甲狀腺無事。事實上甲狀腺結節從血液檢測無法顯示,甚至有結節的人大多數甲狀腺功能正常,要檢測需要透過超聲波檢查。

何為甲狀腺結節?

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內不正常的組織增生,結節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,是臨床常見的病徵,幼針抽細胞檢查是分辨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最好的檢驗方式。據統計,約10%甲狀腺結節個案屬惡性甲狀腺腫瘤,如果臨床症狀,超聲波和細胞檢查三項都是良性,而結節小於2厘米,只需要定期超聲波監察追蹤,並不需要治療,結節2厘米以上,如果壓迫氣管或影響美觀,雖為良性,仍應手術治療。

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臨床症狀不多,一般僅有頸前不適感覺,甲狀腺功能檢查大多正常。
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臨床症狀不多,一般僅有頸前不適感覺,甲狀腺功能檢查大多正常。

平均每10個港人有4人出現甲狀腺結節

甲狀腺結節是非常普遍的甲狀腺疾病,本港平均10人就有4個患上此症,當中又以女性患者較多,由於徵狀不易察覺,令很多患者延誤診治。傳統切除良性結節手術會令患者留有明顯疤痕,影響外觀,更會損害甲狀腺功能,令不少人卻步。近年,本港引入甲狀腺射頻消融術(Radiofrequency ablation, RFA),不會損害正常甲狀腺組織,可完整保留甲狀腺功能,不但傷口較細和恢復較快,副作用也相對輕微。

如何準確地分辨良性或惡性結節?臨床診斷普遍採用超聲波作初步檢查,然後在超聲波輔助下細針抽刺,即用細針經頸部從結節中抽取細胞化驗作初步評估,準確度基本大於九成五。
如何準確地分辨良性或惡性結節?臨床診斷普遍採用超聲波作初步檢查,然後在超聲波輔助下細針抽刺,即用細針經頸部從結節中抽取細胞化驗作初步評估,準確度基本大於九成五。

延伸閱讀:

逾半港人關節出事 30歲開始痛

射頻消融術免開刀之苦

治療過程方面,射頻消融術可在日間手術中心以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,醫生會藉由超聲波導引射頻針,以低溫熱力將結節消熔(radiofrequency ablation)。而射頻針只有末端針頭會產生熱能,其後是一個冷凍管,防止針頭過熱。射頻針在超聲波監察下從頸部中間位置進入甲狀線內結節,在結節內各部份以射頻產生熱能消熔細胞,超聲波影像中可見被消熔氣化了的細胞變成黑色,手術過程因病人僅接受局部麻醉,可以全程保持清醒,除了每次十幾秒的燒灼時需固定姿勢不能移動之外,其餘時間均能與醫生對話,確保熱力沒有影響病人的喉返神經(Recurrentlaryngeal nerve),隨時評估病人發聲及將神經傷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, 經過射頻消融治療後的甲狀腺結節,會在體內漸漸壞死並被腺體吸收,術後約半年至1年可以減少結節原本體積的80%,進而達到改善症狀及外觀的治療效果,少數結節體積較大或周圍血流較豐富的病人,則需要進行數次射頻消融手術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目標。射頻消熔手術所需時間只是半小時至一小時,術後只會有輕度痛楚,留院觀察數小時無明顯不適即可返家休息,次日正常作息,由於射頻針是很幼,針口毋須縫線,術後約一週即癒合且不留疤痕。

甲狀腺結節否需要切除,視乎體積和影響而定。如果結節體積大至壓住氣管、妨礙吞嚥,或病人覺得影響外觀而造成困擾,就需要考慮切除。
甲狀腺結節否需要切除,視乎體積和影響而定。如果結節體積大至壓住氣管、妨礙吞嚥,或病人覺得影響外觀而造成困擾,就需要考慮切除。

研究證射頻消融術有效縮小結節

今年5月美國《內分泌學會期刊》(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)刊登的研究,比較激光切除術和射頻消融術在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效用。結果發現,兩項技術均非常有效縮小甲狀腺結節,其中射頻消融術在治療6個月後結節縮小達64.3%,較激光切除術高11.1%。兩者的安全性同樣令人十分滿意,其中射頻消融術發生不良反應的比率更低6%。消融術使聲帶神經線永久受損引致聲沙的危險性相當低,醫學研究文獻指暫時並沒有聲帶永久受傷報告個案,也沒有出血死亡或其他嚴重併發症案例,較傳統的開刀手術更安全,快捷和廉價。

Journal of the Endocrine Socie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