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復康助急性冠心病患者復常 惟本港參與率不足2成 病友組織推新式課程冀鼓勵參與

分享:
分享在 facebook
分享在 whatsapp
分享在 email
分享在 telegram

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 (Acute Coronary Syndrome, ACS) 泛指所有急性病發的冠心病,可短時間內奪命,據統計因心血管疾病離世的人士中,ACS約佔一半。心臟復康課程雖可令患者復發及死亡率大降,曾參加的病友都有認為有所裨益,惟本港平均每5名患者只得1人參與,比例極低。有復康及病友組織就聯手舉辦新式復康課堂,冀讓醫患一同學習不同技能,寓學於樂,推動患者治療後繼續關注健康,例如要嚴控「三高」,同時鼓勵他們恆常參與心臟復康課程。

(左起)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、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梁昕希先生、心臟科專科黃志遠醫生、心臟科專科李耿淵醫生、患者李先生和患者孫先生,冀透過醫患一同上課學習不同技能,推動ACS康復者關注健康,例如要嚴控「三高」,並鼓勵往後積極參與恆常心臟復康課程。
(左起)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、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梁昕希先生、心臟科專科黃志遠醫生、心臟科專科李耿淵醫生、患者李先生和患者孫先生,冀透過醫患一同上課學習不同技能,推動ACS康復者關注健康,例如要嚴控「三高」,並鼓勵往後積極參與恆常心臟復康課程。

運動健將心血管塞9手術後即ACS病發 靠復康尋回運動之樂

現年68歲、已退休的李先生於2011年時曾患上ACS。當年他仍為一名銀行文職人員,非常熱衷於運動,每星期都會踢2小時足球,亦不時參與馬拉松。然而於一次飯後跑步練習時驟覺心絞痛,往後更出現肩膊痛和牙骹位不適,檢驗後不只發現膽固醇高,心臟三條主要冠狀動脈血管有兩條塞了9成,餘下一條也塞了7成。

李先生於「通波仔」手術後,初期感到非常虛弱,但參加了醫院提供的復康課程,加上自己努力,用了約9個月逐步恢復運動。結果,他在病發一年後就成功完成馬拉松10公里賽事,往後甚至成功跑畢半馬。他近年也參加了30公里單車賽、打乒乓球等。雖然他仍要服藥及覆診,但已可如常生活,重新享受運動的快樂。

患者李先生曾經三條血管堵塞,通波仔後積極復康,透過控制飲食及運動訓練,現在已恢復病發前的心臟狀態,甚至參加馬拉松半馬及30km單車賽。
患者李先生曾經三條血管堵塞,通波仔後積極復康,透過控制飲食及運動訓練,現在已恢復病發前的心臟狀態,甚至參加馬拉松半馬及30km單車賽。

另一位患者、現年62歲的孫先生一直有高血壓,膽固醇指數亦「踩界」,更沒運動習慣。在一次電腦掃描中,醫生發現他有兩條心臟主血管堵塞了7成,隨即安排他在去年做了兩次「通波仔」。他在術後透過社工推薦,參加心臟復康課程,才發現有很多食物其實並不健康,開始控制飲食後,並且間中做運動,感覺身體狀況有所改善。孫先生呼籲病友參與心臟復康,可以了解到坊間少有的心臟資訊,有助保持心臟健康。

患者孫先生通波仔後參加心臟復康,學習心臟健康知識及如何改善飲食,並間中做運動,感覺身體狀況有改善,呼籲病友積極參加復康。
患者孫先生通波仔後參加心臟復康,學習心臟健康知識及如何改善飲食,並間中做運動,感覺身體狀況有改善,呼籲病友積極參加復康。

ACS為港人主要死因 患者癒後易復發要嚴控「三高」

心臟科專科醫生李耿淵表示,ACS 的成因為患者的冠狀動脈突然栓塞,令心肌供血及供氧量不足,常見症狀包括胸悶、頸背等部位疼痛、呼吸困難、頭暈、作嘔、冒冷汗等,痛症甚至可達8-10級痛。心血管疾病死亡數字中,ACS佔了當中的一半,全球每年約有180萬人因ACS而逝世;在香港,2021年也有1,417人魂斷於急性心肌梗塞之下,為港人主要死因之一。

他續指,如果患者能夠及時送院,一般會透過手術加藥物救治,而不論接受何種治療方案,患者之後需要面對比一般人病發率高10倍的復發機會,因此需嚴格控制風險因素,如「三高」等,以預防復發,尤其是膽固醇水平更要控制得比一般人更低。如單靠口服藥物未能令膽固醇指數達標,可以使用針劑藥物等方法。

心臟科專科李耿淵醫生表示,不論接受何種治療方案,患者之後需要面對比一般人病發率高10倍的復發機會 ,因此仍需嚴格控制風險因素如「三高」等,以預防復發,尤其是膽固醇水平更要控制得比一般人更低;如單靠口服藥物未能達標,可以採用其他治療,如針劑藥物治療等。
心臟科專科李耿淵醫生表示,不論接受何種治療方案,患者之後需要面對比一般人病發率高10倍的復發機會 ,因此仍需嚴格控制風險因素如「三高」等,以預防復發,尤其是膽固醇水平更要控制得比一般人更低;如單靠口服藥物未能達標,可以採用其他治療,如針劑藥物治療等。

復康助降再心塞及死亡率 惟本港患者參與率低

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志遠指,患者治療後並非一了百了,應參與心臟復康課程,及持之以恆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,才能減低復發機率。研究指心臟復康對管理心臟健康有高成本效益,因當中的運動訓練、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,可提升患者生活質素。數據亦顯示,心臟復康有助降低再次心肌梗塞的機會約37%,亦可降低死亡率約20至30%。

從李先生與孫先生的個案可見,心臟復康對患者有明顯效用,其中李先生的主診醫生李耿淵醫生表示,因為李先生非常積極運動復康及注意飲食,三高控制得比其他病患好,在血管堵塞曾經這麼嚴重的病例中實屬難得,證明了心臟復康之重要。惟香港的心臟復康參與率偏低,醫管局數字顯示,第二期心臟復康療程參與率僅約10至20%,即平均5名病人只有1人參加。上班族難安排時間、以為治療完畢便康復、不明白復康之重要等,是不少康復者沒參加復康的主要原因。

心臟科專科黃志遠醫生表示香港的心臟復康參與率偏低,醫管局數字顯示,第二期心臟復康療程參與率僅約10至20% ,即平均5名病人只有1 人參加。上班族難安排時間、以為治療完畢便康復、不明白復康之重要等,是不少康復者沒參加復康的主要原因。
心臟科專科黃志遠醫生表示香港的心臟復康參與率偏低,醫管局數字顯示,第二期心臟復康療程參與率僅約10至20% ,即平均5名病人只有1 人參加。上班族難安排時間、以為治療完畢便康復、不明白復康之重要等,是不少康復者沒參加復康的主要原因。

心臟復康推廣難 疫情再雪上加霜

黃志遠醫生表示,心臟復康推廣困難重重,現有的心臟復康課程多以資訊為主,缺乏吸引力,而且多於辦公時間舉行,需要上班的ACS患者難以參與。另外,過去3年的新冠疫情令復康課程大受影響,超過7成半的實體課程須暫停或腰斬;即使部分課程改為遙距舉行,但超過6成都遇到障礙,如患者不適應、網絡技術問題、醫護人手不足等。

復康病友組織聯手辦新式課堂 寓學於樂鼓勵患者恆常復康

為推動本港ACS患者積極參與心臟復康,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關心您的心,攜手舉辦「菲躍心臟復康學堂」。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梁昕希指,課程將於今年至明年間舉辦,主要安排在平日晚上或周末舉行,並加入醫患直接溝通、寓學於樂、彈性時間等特色,盼吸引上班族患者,並讓患者了解心臟復康的作用及重要性,鼓勵他們日後參與恆常形式的心臟復康課程。

課堂內容將從理財、技能、興趣及運動四大方向出發,讓醫生與患者一同上課,加強溝通,從而令患者更容易吸收復康資訊。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就表示,學堂打破傳統課程的框架,以「醫患互動式工作坊」及「課後分享會」的形式舉辦,吸引患者學習及了解如何管理ACS;每年亦設有畢業禮,以嘉許積極參與的患者及其家人。

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梁昕希先生表示,學堂盼以具有吸引力的形式作為切入點,讓患者了解心臟復康的作用及重要性,鼓勵他們日後繼續參與恆常形式的心臟復康課程。
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社工梁昕希先生表示,學堂盼以具有吸引力的形式作為切入點,讓患者了解心臟復康的作用及重要性,鼓勵他們日後繼續參與恆常形式的心臟復康課程。

學堂第一砲將於5月份舉行

「菲躍心臟復康學堂」第一砲將於5月份舉行,主題為家居水渠維修,冀透過讓學員學習渠道維修及保養,帶出手術後心臟及血管亦需要保養之護心訊息。李耿淵醫生亦笑言他們心臟科醫生在醫院素有「水喉佬」之稱,通波仔與通渠甚為相似,相信患者可以在學習水渠維修後同樣了解到心臟保養的良方。

對學堂有與趣之讀者,可留意兩機構在其網站或社交平台上公布的活動詳情。

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表示「菲躍心臟復康學堂」第一砲將於5月份舉行,主題為家居水渠維修,學習渠道維修及保養技能的同時,帶出手術後心臟及血管同樣需要保養的護心訊息。
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先生表示「菲躍心臟復康學堂」第一砲將於5月份舉行,主題為家居水渠維修,學習渠道維修及保養技能的同時,帶出手術後心臟及血管同樣需要保養的護心訊息。
延伸閱讀:心跳快到頭暈暈?! 正視心跳過快減猝死風險